公司要解雇员工,必须要支付一定的经济赔偿,这要看他们的日常薪水和工作时长,而且在解雇前,也要事先告知。
一、企业裁员的补偿标准
公司的解雇没有明确的补偿,相关的法律也有补偿。
二、法律上对雇员辞退的赔偿标准
有没有补偿、补偿的数额与自己辞职、被辞退没有直接的联系,关键是要看为什么。
1、自裁的,若雇主有下列11种情况“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雇主须赔偿其经济损失”,则须赔偿,其他情况除外。
2、被辞退的,如雇主有下列情况:雇主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应给予其经济补偿。如果被辞退,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雇主可以免除其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可以在30日内通知劳动者,而未事先告知的,则以每月的工资补偿金作为补偿。被解雇者,雇主若违反《劳动合同法》,
如果劳动者不存在过错,而不合理地单方面终止劳动关系,应支付双倍的违约金。
三、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
《劳动合同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有23种情况需要由雇主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雇主有11种情况需要赔偿:
1、用人单位不履行劳动合同所规定的劳动保障和劳动条件,致使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2、用人单位不按时、足额地支付工资,致使其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3、用人单位在当地最低工资水平上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而被解雇的;
4、用人单位不按法律规定支付职工社会保险,而被解雇的;
5、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致使其与雇主解除劳动关系的;
6、用人单位利用胁迫手段,或利用他人的危险,使劳动者违反其真实意愿而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造成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7、用人单位因不履行法定义务、排除劳动者权利而导致终止劳动合同或终止劳动合同的;
8、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条款,导致合同无效、被解雇的;
9、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等方式强制劳动,致使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
10、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指挥、命令冒险工作,危害劳动者的生命健康,致使其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1、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况。
(二)在下列情况下,雇主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1、由雇主提议,经双方协商终止。
2、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受伤,经法定医疗期限届满,不得继续担任原工作或其他工作,雇主可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职后,仍然不能胜任工作,雇主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4、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由于客观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导致劳动合同不能履行,或者由雇主和劳动者协商不能就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导致其解除劳动合同的;
5、用人单位按照《企业破产法》的有关规定进行重整,并按法律程序裁减员工;
6、因用人单位生产和经营出现重大困难而被依法裁减的;
7、因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经营模式变动等原因,在劳动合同变更后,如有需要,则由雇主按法定程序裁减。
8、因签订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条件发生重大变动,导致不能履行,雇主依照法律程序裁减员工。
9、在劳动合同到期后,如果雇主不愿意续签合同,则雇主将终止合同;
10、用人单位因法律规定的原因导致其解除劳动合同;
11、因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停业、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12、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况
总结
以上就是公司在解雇员工的时候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的详细解读,如果是在公司里工作的时间越长获得的补偿也就越多,对于裁员会让更多的人失去工作,公司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