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称领导“老太太”被开除,是员工嘴欠,还是老板玻璃心?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员工关系 2022-09-23 10:23:25 · 热度999

私下调侃领导的一句话,竟成了惹“祸”上身的根源?前几天这个热搜,引发无数网友争论不休。

担任部门经理的张某,因私下称呼53岁的女老板为“老太太”,而被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具体原因是,张某用微信跟下属小胡私聊工作时,对老板的调侃称呼,在两人发生矛盾冲突后,被小胡公报私仇,将聊天记录截图发到了公司微信群。

因为随口一句称呼丢了一份工作,这个代价未免太大!

对此,有网友说怨张某“嘴欠”,活该被开除;

有网友说是小胡人品差,太过“小人心”;

还有网友说这根本就不是啥大事儿,是老板太敏感,官威大。

诚然,张某如此称呼老板确实显得不尊重,也缺乏礼貌性,可即使如此,这种言语上的欠妥,也“罪”不至被开除。这件事,表面看是张某分不清职场险恶,让小人钻了空子,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却是老板作为领导者,太“玻璃心”。

对领导者而言,“玻璃心”是管理工作的一种缺陷

我们身边总不乏“玻璃心”领导,享得了被追捧,却受不得被“驳面”,不管什么情况,只要下属表现出不配合,就会伤到脆弱的自尊心,之后寻机找茬,就不在话下。

热播剧《二十不惑2》里,罗艳的领导张总就是这种人。张总孩子满月宴,同事们商量着去帮忙,但罗艳因为正好跟朋友约了过生日去不了,然后又因车被剐送4S店维修,没法把车借给张总用。而张总虽嘴上说没事,却在接下来的工作伺机“报复”。

因为领导的私事没帮上忙,就被全盘否定工作创新;同样是上班晚点,同事没被记迟到,而罗艳却被扣了工资。不得不说这样的“冷对待”,不仅打击了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有失作为领导该有的做事公平性,更显得小心眼儿。

工作分外之事被拒,尚且如此耿耿于怀,而如果是工作思路相反,或不服从安排呢?估计就不是区别对待那么简单了。

领导公报私仇的工作态度,显然是对管理的不负责,是领导力的一种缺陷而下属对这种人品的领导也只会表面听令,并非真正配合。习惯“逆来顺受”、曲意逢迎的下属,工作中不仅缺乏突破创新,更会在畏首畏尾中丧失独特工作技能。

领导者没有“玻璃心”,才能让团队工作效果达到最佳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把事情做好,领导力是做正确的事。

而领导者要想把事做正确的前提,就是戒掉“玻璃心”,不过度敏感、适当“钝感”。比如当下属说了“不中听”的话,或某项工作能力比自己强时,克制住“自尊病”,虚心请教,只有这样才能让团队工作成果最佳化。

想起做汽车销售的朋友,讲过一件事。她公司销售总监因为是“空降”,加上进入行业时间不长,每次车展都会“低姿态”征求她的意见,只因为她是行业“老资历”。

当然,每次她也不负其望,不遗余力地协助,尤其是在一次豪车品牌发布会,因为采纳了她的“大胆”建议,客户反响良好,当日业绩创下新高,而他们整个团队也因此得到了表扬和嘉奖。

如果领导是“玻璃心”,放不下“身段儿”请教;

如果自认为领导颜面,神圣不可侵犯;

如果刻意打压下属的优秀,不能吸纳不同意见;

那管理工作就会受阻,就得不到下属全力配合,而团队工作就很难逐渐向好。

曾子说: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领导者只有克服“玻璃心”,打开做事格局,做到“求同存异”,用好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管理者。

领导者只有消除“玻璃心”,才能让管理水平更上层楼

1.允许有“相左”声音,听得下“忠言逆耳”

受心理学所说“防御心理”的影响,人都会出于本能维护自尊,也体现在当观点受到他人质疑时,第一反应就是用反驳维护颜面。这种心理特点,在“玻璃心”领导身上更明显。

比如,当下属提出不同工作思路,或对工作命令说不时,这类领导就会觉得损伤脸面,自尊被挑战,就会以“扳倒”的方式赢回面子,哪怕明知自己错误。相反,如果是胸襟宽广的领导,就会用理性分析问题,“开放式”对待不同发声。

喜欢顺从迎合、奉承捧高,却不爱听即使有益工作,但“刺耳”的真话,是部分领导者的通病。但睿智的领导者却明白:允许“相左”声音存在,听得下“忠言逆耳”,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2.容许下属指出工作中的不当,善于听取意见

在我们公司,中层及以上领导敢给老板提意见,为什么呢?因为老板不是“玻璃心”,而且在会议决议前,鼓励我们提意见和建议,如果有不同看法,大家共同讨论,最后形成执行方案。

而经过集思广益的工作方案,团队协作默契,工作效率高,领导管理起来也更轻松。当然这个听取意见的过程,也要遵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原则。

古语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作为领导者如果能听进下属的不同见解,容许指出工作不当,善于倾听意见,而不偏执地自以为是,相信就能成为深受下属敬重的好领导。

3.丢掉“以权管人”理念,力求用“实力服人”

不懂基层工作,却仗着领导身份瞎指挥,不管对错都得让人听命,好像唯有如此,方能显出领导权威,这就是“以权管人”的典范。

可要知道“强迫之下,必有冤屈”,长期屈服于领导权威的下属,必会积攒满腔怨言,表面看似俯首帖耳,实则背地里却不真正配合。而这种领导行径,也不过是其“自尊病”发作。

用谦逊容纳下属的优点,用领导者的格局和担当,赢得下属真心敬服。这样才是以“实力服人”的领导,才是高级管理者的应有气度。

结尾:

格力总裁董明珠说:职场上最降低工作效率的事,不是刷淘宝,也不是聊微信,而是玻璃心。

而对领导者而言,“玻璃心”不仅阻碍团队工作效率提升,更是管理工作中的“大忌”。

自诩位高,听不得忠言逆耳,这样的管理理念,只会让下属阴奉阳违,而不利于管理工作的进展。

其实真正有层次的领导者,应该是专注管理水平提高,不会用头衔压人,更不以权力命令人,而是用能力和魅力服人,因为这才是管理工作的“致胜法宝”。

鸟哥笔记学院全新上线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