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不找我聊,那就我找你聊聊”,一位上司在端午节当天跟我说。
我内心os:“端午节要上班就算了,午休时间还要聊聊,有什么好聊的?天天聊天天聊,你的战略你的发展你的大饼,我是真的不想听了!”
硬着头皮跟他聊,没两句又开始说:“你放心,以后你都是有股份的!”这下我实在是听不下去了,这饼太瓷实了,我啃不动呀。
我只是想在满足温饱的同时,可以学点能够持续挣钱的技能。很明显,在这位上司手底下工作,不能满足我的要求。我只得快快走人了。
我们都知道感情中需要及时止损,其实职场中亦然。遇到“不对付”上司时,尽快改变这种模式,要么自己快快做上去,要么马上离开。
对于职场95后来说,一个好的上司,往往都具备这几点特质:
在领域内有过硬的专业能力
小悦时常夸赞她的上司,说在这位上司的手下工作简直是她的福音:
一次,她跟一位候选人快谈崩了,这位候选人的岗位是大客户经理,各方面都非常符合公司的要求,但薪资谈了好几轮都谈不拢,公司不肯提高预算,候选人说这个薪资不愿意来。无奈之下,她只能去找上司求助,上司说:“你整理一个新的薪资结构,底薪降低,奖金卖的多拿的多。”她照着这个思路整理了一版新的薪资结构,很快公司和候选人都同意了。这位候选人进公司后业绩很突出,他们部门经理夸她招人很厉害。
小悦说,跟着专业能力强的上司,不仅工作内容方面清晰明了,而且可以学到很多在大学课堂上都学不到的技能。
然而跟着一位什么都不懂的上司,只能陷入无尽的内耗中:
朋友老石说,上一份工作中,他时常怀疑自己的语文没学好,每天都在做阅读理解。老板说几句模棱两可的话,让他自己理解。他怕理解错了,多问两句,就会迎来拍桌子痛斥:“什么都要我来想,我来说,那我招你来干什么?”,慢慢的,他也就不问了,硬着头皮先做,做完又说完全不对,又改,耗时又耗力。后来才知道,其实上司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所以老石说很希望他的上司在领域内有很强的专业能力,能明确指出他存在的问题,以及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给出指引方向。总之,要么能给到指导意见,要么至少能给到思考方向。
给下属成长的空间和机会
在《信誉楼三十年耕耘》中有这样一句话:作为上级,是对下级的工作、生活,甚至是命运有影响的人。作为上司要给时间、给机会、提要求、一起干,允许失误,让下属在实践中茁壮成长。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很厉害,他每次都会给出征的将军一个锦囊,以助他们遇到危险时能化险为夷。
但是,作为领导者,诸葛亮却是失败的。
因为诸葛亮每次都会想好对策,手下的人只需照办即可,身为蜀汉丞相,把握大局,制定战略是他的本分,但他却对任何事都亲力亲为,连蜀军中凡是惩罚二十军棍的小事,他都要过问。导致他的下属没有成长的空间和机会,这也间接导致了蜀汉后期的人才匮乏。而最后,他自己也因为超负荷工作,被活活累死。
如果一个上司总是大包大揽的,那他的下属就会缺失学习成长的机会。
一个好的上司应该适当的放权,让下属独立地处理工作,自己关注结果即可。同时允许下属犯错,并且提醒他们绝不允许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一来,不仅自己工作轻松,下属也能学到技能。
让下属感觉有压力,有紧迫感
谨防“老好人”上司!这种上司卖相很好,人很Nice,对下属也很好,从不苛求,甚至有点纵容,在他的团队或公司中,充斥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这种上司貌似宽厚,但实则是很可怕的。
因为他无法带领团队走向胜利,跟着他,不会有什么长进。而且久而久之,还会发现日子一年比一年难过,最终的结果就是温水煮了青蛙,大家一起混吃等死。既学不到东西,也挣不到钱,只是经历了一段“相濡以沫”和“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无聊岁月。
我们每个人都要通过努力工作和良好业绩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并因此获得职业上的成长,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而人都有惰性,会本能地待在舒适区。
一个好的上司,是一旦发现下属能够胜任当前的工作,就努力把他们逼出舒适区,在自身优势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能力边界。给下属设定更高的目标,让他们不得不去学习新知识,提升新技能。通过这种逼他们走入临近发展区(在舒适区外但又离舒适区不远)的施压方式,帮助下属持续成长。
最后
一个好的上司,不但要有真才实学,更要有对待下属的一颗爱心。爱心是什么?就是不但会管,更要会教,不仅是指导检查和训斥,也是当“老师”,对下属进行辅导与指导。类似于“愁死我了!这可咋办?我说了就是不做”之类这样的话,绝对不是一个好上司说出的话。如果对下属敷衍凑合,你的管理水平就已经开始落后了。
对于上司来说,最好的莫过于下属厉害及团队优秀。遗憾的是,许多上司根本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出色,让下属越来越废物。并从这种鲜明对比中寻求优越感与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