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大阎
来源丨三茅网
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工作和生活分开的第一要义就是,不要和同事做朋友。
有人认为,一整天的打工已经很累了,加班狗更是伤不起,倘若下班同事还要再找自己讨论各种关于工作或是公司的事情,这简直就是延长打工占据生活的比重。
顾名思义,同事常常和公司、工作绑在一起,一旦深入接触同事,就经常会谈及到一切关于工作上的事情,这时候往往伴随着压力,似乎和自在放松的生活站在对立面。
这个话题其实是老生常谈了,但大家还是非常热衷讨论,同事到底有没有必要处成朋友?
不难发现,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刚工作时会希望跟同事处好关系,交好朋友,毕竟一开始进入职场都非常有干劲,也小心翼翼怕得罪人,觉得每个同事都是前辈,看谁都是好人。
特别是现在大部分人都是有社交需求的,但是每天都在上班,也没啥别的渠道交友,认为职场上认识的至少不会是杀猪盘。
这也无所谓对错,只是在工作的关系里,参杂个人感情工作有时候可能会变得难做,比如想要讨好同事而承担更多工作,比如过于期待得到同事的认同而导致工作更难进行……
职场老油条应该清楚,工作是利益关系,维系起来很难的。
在一线,竞争相对来说比较大,大家对这一块看的更重一些。你又不可能时刻每件事都能让所有人满意,难免会有需要对方原谅谅解的时候,如果有些事可以理解相信你,倒可以成为朋友。
现实是,很多人会把损害到自己一点利益的人,当成坏人,哪怕不一样意见也会去报复,只维持表面的关系都不容易。
见过不少意气相投,在职期间无话不说,尔后利益相争,翻脸成仇的事例,这就是随时可能立场不同变成的矛盾方;也有那种在同家公司的时候成为朋友,但离职了之后话越来越少,直至变淡了的。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只是说相对之下更方便的选择,大家觉得是哪种呢?
给大家说说卓昊的故事。
那一年他刚入职一家大型国企,入职以来,他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总是莫名地很信任两个同期入职的同事。
其中一个是公司里人尽皆知的关系户,另外一个是农村奋斗出来的,当时卓昊还格外照顾他的,认为这人肯定比较实在,没有心机的。
入职没多久三个人玩的是挺好,卓昊想着三个人那么有缘同一批进公司,就默认他们是朋友兄弟的关系了,开始和他们无话不说。
他和他们俩说了不少自己的私事,并且告诉他们不要告诉别人。
就这样相处了两个多月,倒也还不错。
直到有一次午休时,卓昊和几个公司的老员工在楼下散步闲聊,发现其中一些老员工对他的信息了如指掌。
卓昊说的一些特别隐私的话,做的事他们都知道,可卓昊当时挺懵的,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有些兄弟之间吐槽领导同事的话他们也知道,这要是传到领导耳朵里以后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果然,后面麻烦来了。
卓昊的直属领导经常在工作中给他故意挑刺,没事找事。好在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被领导挑刺也只能积极改正,领导也就对他没再追究。
后面有一次,公司那个老员工特地单独叫卓昊出去散步,他跟卓昊说,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刚入职场的自己,天真懂事,但是不懂人情世故,很容易吃亏。
他告诉卓昊叫他小心点,这里那哪些人需要注意。
后面卓昊才知道,那个关系户同事一直把他说的所有闲话都告诉了别人,因为这个关系户同事,公司很多人都认识他,所以卓昊的生活早已被当成公司闲聊的笑柄。
以前这个同事对卓昊非常热情,谁曾想在背后搞这一套。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还有那个农村的小兄弟,看起来挺老实的,背后却也是见不得人好的。
卓昊稍微做出点成绩,这个同事会习惯性阴阳怪气,语言里面夹枪带棒,在一些大场面的说话特别会挖坑,好几次是在开会做总结时,巴不得让卓昊在领导面前出丑。
这个同事就像甄嬛传里面的安陵容,表面好像很唯唯诺诺,实际上心眼子极小。
以前卓昊和这个农村出身的同事经常一起出去吃饭,一开始是AA,后面彼此都在来来回回请客。
但后面熟了以后,就变得很奇怪。今天如果是卓昊请吃饭花了50块钱,第二天这同事请回吃饭花了60块钱,这个同事马上就会有脸色了。可如果卓昊花费比较多,他就觉得赚了,满意和那种占便宜的心态全写在了脸上。
卓昊其实无所谓多花钱,但他觉得,我把你当成朋友,真心朋友不应该是这么计较的。
没想到之前一起入职掏心窝子的同事,现在成了最了解卓昊的敌人,还得随时提防对方给自己下刀子。
不止如此,有些同事 ,平日时不时来找他唠个嗑 ,开个玩笑,或者关心一下 ,一直以为关系很好的样子。但是一旦碰到工作相关的事情找他处理(比如会影响到个人的指标,但是起因是他那边的工作),立马转身走人 。
这事儿经第一次,以为是误会。两次之后,卓昊算是看破了,同事间关系真的就是这样,表面看似牢固,其实易碎得很啊。
大概在职场里吃过亏的会更懂得,真正的职场,但凡有竞争,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利益相关能出的幺蛾子太多了,你以为的同事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才发现其实是一个碗里抢食的。
职场交友需要一定的运气,如果能有社交技巧加持,遇到能成为朋友的概率会更高一些。
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你工作上是否和同事有利益冲突,如果你们的工作内容完全平行,也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的话,那就属于是职场中利益相关度越远的人,也就越容易成为朋友。
除此之外,还要看你们的背景、年龄的等等条件。如果是同乡、同龄,或者有非常相似的背景,三观吻合,也更容易成为朋友。
其实三观是很重要的,不会因为大家辞职了以后,就没有工作以外的话题可以聊了。如果本身性格不适合做朋友,不管是不是职场都做不了朋友,所以三观性格跟其他交友一样的需要观察和磨合。
当然,职场上也得学会自我保护,免得被最近最熟悉的那个人阴了,你得要学会以下这三件事。
第一,尽量提高他人背叛我的成本,背叛说白了就是对方能提供更高的筹码,反过来说只要自己对别人有足够的价值或者背叛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对方就不会选择背叛;
第二,随时留存各种收据与聊天记录,但是遭到背叛时没必要马上摆证据,切记愤怒会碍事,找到最合适的实际扮猪吃老虎才是最优解;
第三,给自己留后路,平时加强自己能力,勤评职称多考证,咱做再多准备也不可能保证自己能赢,输了不要紧,自己能力强,大不了找下家继续玩。
由于职场的特殊因素,所以有些客观条件是很难改变的,其次才是在交友过程中可以由我们调节的主观因素。
都说职场需要有边界感,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的人,那么你就不存在这方面的困惑。
至于那些模糊不定有这方面困扰的人,我还是更建议你内心设定一个界限,尽量不要混淆。
工作是谋生手段,投入努力和精力就够了,不要投入太多情感也不要渴望太多情感回馈,不要想在同事身上找朋友的影子,对方是没有这项义务的,配合工作才是他们的义务。职场中你会有很多同事,一起努力工作,一起熬夜加班,一起吃午饭点外卖,这样的关系也是另一种美好。
而工作结束回归自己的生活了,这才是个人情感输出和接收的时候,和朋友小聚一下,陪陪家人,聊聊天,分享一下今天的事情,遛遛狗撸撸猫,同样的,你的朋友和家人也没有承担你某项工作任务的义务。
总而言之,顺其自然,不同圈子真不必强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