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大阎
来源丨三茅网
蔚来汽车陷入了性侵丑闻
昨天正逢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关注女性合法权益之时,蔚来却摊上了事儿了。
3月3日,有一位女网友在小红书发帖称,在蔚来汽车入职一个月时,被男同事潜入房间企图实施强奸,幸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斗智斗勇后,对方未能得逞。事后,该网友保存相关证据并报警,由于证据确凿,目前该男同事已因强奸罪入狱。
该网友发布的判决书信息显示,被告人徐某某被法院认定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
而在此公司遭受这样的事后她也没请过一次假、每天都是最晚下班的、甚至业绩非常突出。
但是令她没想到的是,此事过后自己却得到了公司不会留用的反馈,蔚来HR指责称“她是一个有风险的人”“会影响公司形象”。
消息发布到现在,议论纷纷。
大家猜一猜,蔚来是怎么回应的呢?
蔚来官方是这样回应的:
“根据当事人的举报,2022年8月6日周六,一名徐姓实习员工约其外出后,试图对其实施强奸。当事人报警后,徐某被刑拘。2022年8月18日,徐某被批捕;8月19日,公司与徐某解除实习关系。当事人于今年2月28日离职。当事人昨晚发帖称未获公司留用,且因上述事件受到歧视。调查小组正在对其实习留用流程进行调查,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受到了不公正对待。”
蔚来的这个说明同样备受热议,有网友认为“复制了事件经过,其它啥也没说”、“重复了一些废话”等等。
怎么说呢,这回应确实就表现出了一种公关上的“无力”,因为受害者第一时间就放出了法院的判决书,蔚来看起来似乎非常被动。
更高能的是,在3月5日凌晨,受害者提出了对蔚来官方声明的质疑,并称蔚来如果仍无诚意,继续春秋笔法,将会放出录音。
整理得很详细,发布了长达数页的事件说明、时间线梳理、回应了部分网友的质疑,还上传了聊天截图、实习证明照片、刑事判决书照片等证据。(现在原贴已经被删)
蔚来的声明也是这次事件的又一引爆点。
为什么蔚来要着重提到案发背景?为什么离职时间会存在半个月的差异?
把受害者的离职时间写晚半个月,而受害者的实际入职时间是7月27日,蔚来写成离职时间是2月28日,有存在误导舆论这是实习期满后正常离职不聘用,甚至可引导舆论这是受害者“居心不良”的“离职纠纷”。
蔚来的声明是不是在甩锅,是不是想把事情往个人身上引导,估计大家心里都有判断。
可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企业,蔚来汽车这次的负面新闻回应、处理过程都让人感到欠妥。
从当事人爆料的私信截图看,这家公司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受害者还提到,刚入职的第一个月,其所处的半个楼层工区,已知的性骚扰案例就有三起以上,而有些骚扰者至今还在正常工作,辞职的却是受害者。
公司和HR为了所谓的声誉,最终选择放弃受害者让人无法理解。
不得不说,受害女生的笔法和语言,能看出她所受的教育和素养,而且不为流量和博眼球,所有的信息和话语都很适当但有力,没有贻人口实的地方。有理有据,逻辑缜密条理清晰,真的很厉害。
从报案立案取证开庭到判决书都下来,受害者被侵犯事件的事实假不了,受害者能顶着压力,能够报案且实现立案(立案是要有可靠依据的),能够有证据且满足程序合法且能够充分证明事实已经实属不易。
判决书能判下来至少可以说事件的真实性没毛病,在企业受害后不能得到保护反而被歧视为风险因素,她站出来,不是只为自己,也是初生牛犊,愿意相信这社会会还以公正。
本来有这逻辑思维的同事,应该能给公司创造不少价值的,结果被里面的老鼠屎搞坏了。
一个公司,仅仅为了减少负面影响,希望受害者不要发声,对里面的害群之马反而没有这么坚定剔除,这样的公司风气,会影响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择,一个公司,没有优秀的人才,还能有未来吗?
受害者应该被社会鼓励支持正当的维权行为
我发现现在不少公司都这样, 表面上是为消除负面形象,其实制造了更大的负面形象。
蔚来本可以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增加女性用户对其品牌的好感,结果蔚来是白白浪费了机会。
退一步说,在蔚来,职场性骚扰的事件还不是个例,上次看到的是“车主群用户骚扰女员工,员工向公司反映后反被威胁”,好好的公司怎么印度化了......
还有一次印象深刻的试车员坠亡事件,蔚来发的声明也是因为极其冷血而被批判。
细数蔚来历次公关危机,都有一个问题,就是“程序”>“情理”,这公司的公关一言难尽,太过于追求程序至上、撇清关系、大事化小,总结起来就是能力一般还不重视。
毕竟任何常规的公关动作都会有“包庇犯罪”和“默认不良风气”的嫌疑。
这就导致了短期和长期两个纬度截然不同的调性,短期公关高效处理,但长期累积负面印象,之后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新的导火索,会让企业的整体评价不断恶化。
公关也有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而且这两者有很大不同。现在的许多的大厂公关,似乎都只考虑前者。
当然,不止公关部,蔚来人力资源部也被骂惨了。
蔚来这波HR的操作直接让公司“立正”了,这HR是一个部门摧毁一个公司,只能说蔚来的组建、选材能力“不一般”。
当初如果留用受害者的话,可能大家不会知道蔚来出了一个强奸犯,所以到底风险是受害者,还是HR的误判呢?
蔚来HR的评语,认为留用女孩的风险很高也罢了,但症结就在于,你企图大事化小,这种想法风险更大,且蔚来没有做好相关预案。
一个公司价值观的崩塌,往往就是这样的HR影响了公司形象。有人说HR被录音不专业,我想说,HR应该懂得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并非对立。
有相关汽车行业工作者曾反映,自己在汽车公司工作,因为大部分汽车行业的目标群体都是男的,所以在他们眼里女性的权益得不到重视。
也就是说,这样的公关损失的是潜在女性客户,但实际女性客户本身就没有多大的需求。就和小鲜肉一样,不是他的粉丝,再怎么反感,也没多大用处。实际还是看实际用户对他的看法。
私以为,女性在汽车赛道的消费潜力越来越大,现在很多都市女性都是单身且自驾的,也有不少女性自己买车很注重品质和口碑。
我记得十几年前EMC“史上最牛女秘书”因为双方各有责任的问题和大老板刚,被炒之后到处找不到工作,当时职场主流声音是她不识时务不顾大局,哪家公司都不敢要是正常的。
今天还把坚持维权到底的受害者当作不稳定因素,可以看出蔚来的企业文化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
这对品牌的形象负面影响之大,足以让蔚来的PR一直给受害者打电话。
说白了,营销做得再好也没用,企业文化如果完全经不起推敲,那也是走不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和企业一定首先是对人足够尊重、友好的。
写在最后
有意思的是,我看到有不少人质疑受害者,说不求留任,为什么当初事发后不爆料,现在试用期没过却爆出来了?还是说如果试用期过了,这件事就会深埋心底?
这种想法的人是不是阅读理解有问题,受害者说了是在转正答辩时HR说她是“有风险的人以及给公司带来了不好的形象”,而且在她离职后使用网络发声与她在职使用网络发声,结果的导向与含义就是两码事了。
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不予转正的理由是什么。
不予转正不是因为她的能力不够,她业绩优秀,并没有犯任何的错误,只是因为状告了一个罪犯而已。
受害人一开始并没有把公司拉进来事件里而是直接报警处理了徐某,但如今公司反倒以此作为不能转正的理由。归纳起来就是工作期间遭遇不法侵害,反而被公司认为勇于反抗不法侵害的人是不稳定因素。
网上甚至有不少人造谣受害者是想留下来才闹大,开什么玩笑……人家是清华毕业的,又有一段好的实习经历,去哪都可以。
不是所有的挑战权威,都是野心太大。她提出要将此事通告全公司,是出于一种责任感:“我淋过雨,所以愿给后来者撑把伞”。
现在网络上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就是喜欢将自己带入既得利益者群体,从而打压弱势群体。
一群人站出来说“我要是蔚来,她这么威胁我,我也会判定为高风险”。
你实习上班被人捅了,你有勇有谋保护了自己还报警了,结果公司不留用,理由是:你这么厉害不好控制。
再比如,你一个人被要求996还不给加班费,你说不加班还怼了领导,领导反手不留用你,说你这么厉害不好控制。
合理合法的诉求不被认真对待,问题从来不出在员工身上,而是企业本身。遇到事情的时候,企业大多数只会把你像包袱一样甩出来,以减少自己的“风险”。
真的,在网络上就别太精神资本家了。一个个口袋里几个钢镚啊,被剥削还跪舔。
今天你可以对TA恶言相向,明天你遇到不公正事情的时候,就别怪没人帮你。
这次因为女孩主动报警就成了有风险的人,这以后女孩再遇到这种事,不敢报警的顾虑又会多一条“可能丢工作”。
最后,希望职场中的女性永远不要当善茬,做事有理有据有节,不生事不作妖,如果真被欺负到意难平,必要的时候可用些“手段”获得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