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可以说是国内AI大模型创业赛道的元年。
最近加入阿里四年后的副总裁贾扬清,离开了阿里平台开始创业。同时曾任Facebook 的AI infra负责人、Uber首席工程师也加入了其团队项目,创业的方向是AI大模型方向,从目前了解到的信息可以知道,他们希望成为AI行业的基础设施提供商。
先如今加入AI行业赛道的,已经有李开复、美团、京东、创新工场等前高管加入了AI行业。
在前美团的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宣布加入该赛道后,阿里的一大将杀入AI领域,贾扬清想要打造一个统一、多云和可观察的人工智能平台。目标是提升人工智能产品化的效率,包括开发者效率和系统效率两个方面。通过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来帮助企业和开发者高效部署人工智能。比如标准化的云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模块化的AI算法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等。
看起来在AI领域赛道,目前就差腾讯、百度、字节的高管们出来创业了。
2023年,基于AI底层大模型的赛道突然间在国内涌现了许多顶级的创业者。不由反思,为什么他们都一窝蜂出来了?
如果没有风口、没有职场高管的创业会有什么区别?
这点让我展开今天的分享,对于创业者来说职场等级、风口有多么重要。
1.用职场等级先进行蓄能
还记得2017年在深圳的一个校友会晚宴上,有一个学妹问我:“毕业之后建议马上创业还是先就业?”
我当时的回答是“先就业”,现在的回答仍然没有变。通过就业,你可以找到基础的公司运行流程和制度,同时知道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交易模式。这都是你需要在创业的时候先学习的标准流程
在国内2017年,因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国内的创业环境是非常浮躁的,我见到有一些BAT的总监可能连商业模式都没有想清楚,还是一个PPT,就开始下海创业了,理由只有一个:有人投资。
但是因为没有对赌协议,即使创业失败了还能够全身而退。
即使现在还活着的企业几乎没有了。
那个时候是什么方向都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潮流,只要是APP相关的都非常容易拿融资,但是做出的APP要怎么赚钱,却没有人说得清楚,和跑的通。
在2019年一次PMTalk线下产品沙龙分享会上,有一个即将毕业的海外留学生,拿着一个刚刚完成的原型demo,找到我:“如何获得融资以及融资中的注意事项。”
在自己没有“身价”的情况下,评一个原型demo就拿融资,几乎不可能。一切在新闻报道里,你所听到的创业都看起来如此容易,好像你只要有想法,有勇气,愿意花时间就能够创业。
但我不建议大多数人创业,要去创业,这个问题要好好想想下面几个问题。
2.阿里的高管去创业,为什么就可以获得融资?
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因为这些人是大厂,有大厂的品牌价值和经验,所以才可以拿到这些融资,那就建议你真的远离创业。
这些融资的背后,拥有者创始人自己的“估值”。
有一些创始人自己的身家就远远超过公司项目估值,还有不少创始人亲自可以凑集的费用就已经足够公司开销超过12个月上或者产品商业化完成,还有这些创业者因为自己的“身家”,敢于签“对赌协议”。
正是因为其他机构看到了背后的这类优势,知道创业者就算失败了也能够把钱还回来。甚至拿出了自己的身家数额用投入进去,所以才会愿意投资进去,和创业者一起陪跑。
现在这次阿里的高管辞职创业,其新团队加入的都是技术圈的专家,让团队更加有实战能力之外,还有更高的:“身价”。在某种角度来说,你拥有一流的资源、一流的人才,自然成功率会更大。
现在AI大模型赛道就chatGPT一家独大,现在进入杀出的都是蓝海市场,同时在chatGPT论证下,也可以反映出AI赛道的市场规模大,使用人更多。毕竟别人在不到1个月时间,就积累了1亿用户。
3.创业本身,风口就是更低成本的宣传。
而创业本身不仅是拼的技术,还要靠天时地利,现在风口已经出现了,所以如果自己本身就在这方面有积累和沉淀,那么还不如趁着风口先行。
如果没有风口,那么创业者就只能靠自己投钱和砸钱,现在大火的chatGPT别人已经帮你“宣传了”,何不趁着这个风口出来凑钱呢。
在阿里的高管离开后,能不能创业成功,我们就不知道了,但是他却一定获得了大量的媒体关注,可以快速得到第一批优质资金。
甚至在产品上线后,用户也可以更低的成本拿到
4.互联网大厂的人出来,总是不兼容。
在招聘市场上的BAT同学,都会出现一个不兼容的情况,在大厂里习惯了精细化的分工和深入的方法论,在小公司有限的资源下就难以跑起来,往往跳槽加入中小企业后,干的时间不长离开了,最后又回到大厂了。
“我不知道怎么赚钱的,想出来创业自己试试”
这是曾经我一个腾讯的好友亲口给我说的,因为在大厂分工太细了,每个月自己在获得收入的同时,不清楚整个项目是否盈利的。毕竟在许多大厂的互联网产品,早期都是拼的DAU和用户新增数,还不是直接的商业转化。
你看好明星大厂的高管们出来创业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