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开会么?—高效会议的四大步骤
德锐人效咨询 资讯 2023-03-29 10:53:12 · 热度999

作者 | 王子介 应心凤

没有不开会的公司,但是开不好会的公司却多如牛毛,不可胜数。

在许多公司的会议中,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东西,一定要兴师动众开一次会;

2、开会前,谁来参会不明确,临时叫这个人,叫那个人;

3、开会的主题、目的不明,参会人面面相觑,四顾茫然;

4、会上七嘴八舌,各说各话;一番交锋之后,问题仍然摆在原处,毫无进展,甚至还衍生出一堆待解决的新问题;

5、会议结束之后,讨论了什么问题,达成了什么共识,取得了什么结论,后续的计划动作,参会人没有一个人清楚,或自以为很清楚;

6、会议相关问题无人跟进,后期追责时,相关人员互相推诿,无人解决。

……

以上情境,均是低效会议的典型情境以及后果。

会议的效率决定了组织协同的效率,而一个高效协同组织,势必比低效协同的组织更能应对VUCA时代的不确定性,取得竞争优势。

因此,提高会议效率至关重要。

那么,提高会议效率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推荐从会议的四大步骤入手,提高会议效率。

一、开会之前,先看要不要开

在开会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扪心自问一下,即:“这个会议到底要不要开,值不值得开?

因为,一场会议的成本绝不仅仅是参会人的时间成本这么简单,还包括两个重要的成本:一是参会人本可以在这段时间内为公司创造价值,但因为参会,未能创造应创造价值所带来的效益成本;二是因为参会,可能导致公司损失而产生的机会成本,比如漏接重要客户的电话,使合作告吹所产生的成本。

会议的成本是昂贵的,因此选择重要的会议去开,可以不开的会尽量不开,是最基本的原则。

那么,什么样的会可以不开呢?

答案是信息传达类会议。这类会议通常是为了将已经决定好的事项或者决策向下传达,却大多并无讨论和沟通的空间。实际上,除了需要做全员共识宣贯类的信息传达会议,其他小范围的信息传达会议都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考虑取消,用一封语言简洁的邮件取而代之,高效且方便。

当然,会议的分类还有很多种,不同会议适用的情境也各有不同。但无论是哪种会议类型,开会之前必问的,就是两个问题:

1、此会是否必须要开?

2、如果可以不开的话,什么方式沟通会更高效?

如此方可倒逼会议发起者不断思考,提升效率。

二、决定要开会之后,做好充分准备

如果决定要开某个会了,就必做准备,会议若不做准备,会上势必东家长西家短,无主题,无效率。那么,怎么做好会议前的准备?

分享给大家一个“4P”模型,用于会议准备。所谓“4P”,即Purpose(目的);People(参会人);Process(进程);Preperty(场地、设备、材料):

Purpose会议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才算结束?

People

参会人员(为了达成会议目的,需要哪些人参加会议?)

参会人员拥有的信息(参会人员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怎么共识不知道的信息?)

参会人员的状态(参会人员可能的疑问或不满是什么?)

Process:

议题(为了达成会议目的,需要讨论哪些议题?)

议题的推进方式(用什么样的方式推进对于议题的讨论?

时间(每个议题需要用多少时间?)

Preperty:

场地(在哪个场地开会?)

设备(需要用到什么设备?)

材料(需要谁准备什么材料?)

经由4P模型的梳理,一个条理清晰的会议流程也就基本成型,依据流程在会上进行把控,便可高效推进会议。

三、准备做好之后,会上高效把控

结束了准备阶段,终于进入到正式会议阶段。

本阶段要关注的,主要是三件事:开好场、控过程、收好尾。

开好场

会议开场,除了会议主持人需要做好会议目的及议程的介绍之外。还有一步至关重要:一定要给大家留一定时间,阅读准备好的会议材料。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步?因为留时间给与会人阅读会议材料,有助于快速消除各与会人之间的信息差,避免后续出现为弥补信息差而提问,降低效率或者无法理解议题内容的情况。当然,如果大家会前都仔细阅读了会议材料,那再好不过。但在快节奏的企业里,可能鲜少有人会在所有会议前都仔细阅读会议材料,因此在会上留时间阅读材料,也不失为一种可选之法。

控过程

做好过程控制,主要注意两点:

1、及时打断;适时引导

2、善用搁置

第一点是针对时间控制而言。即对于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与会者,要注意及时的打断,不然,浪费的可并不止一个人的时间。而对于大家都没有主意,或者一时想不出来的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分享给大家一个用于引导的、层层递进的通用思考框架:

1、情况:发生了什么?
2、问题:会存在什么具体困难与挑战?
3、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4、对策:有哪些解决方案?
5、效果:哪种对策效果更好?

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目前纠结的相应层次,有针对性的选择引导。

第二点主要针对议题讨论内容而言。有很多时候经由一个议题,衍生出来许多新的问题,若每一个都要讨论,越讨论越细,会大大偏离会议的主题。

这时可以将由原议题衍生出来的新议题记录下来,暂时搁置,待后续组织专题会议,就每个议题进行专门讨论。

收好尾

做好会议的收尾,也要确定两部分的内容:

一、会议是否已经达成目的?取得相应成果?

1、所有议题是否都充分讨论?

2、所有结论是否都全员共识?

3、所有对策是否都决定妥当?

二、后续工作是否都已分配妥当?

1、所有后续工作条目是否都已经确定?

2、后续工作的责任人是否都已经分配?

3、后续工作的监督验收人是否已经敲定?

4、后续工作的DDL是否已经确定?

四、会议结束之后,注意及时跟进

会议结束之后,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千万不能忘了跟进。因为,有三种人性弱点,会妨碍人们会后把事情做好:

拖延的弱点:任务太简单了,不想做,拖!任务太难了,做不了,拖!

你真的会开会么?—高效会议的四大步骤

拖延曲线

遗忘的弱点:上周开会好像说了啥事情,是啥来着?不管了,反正没人催,就当无事发生得了。

你真的会开会么?—高效会议的四大步骤

遗忘曲线

自我服务的弱点。简而言之,就是人们都具有推过揽功的倾向,事情做好了,那是我厉害;事情做砸了,怪天怪地怪别人,反正就不是我的问题。

综合以上三点,会后若不及时跟进,则可能会出现事情没人做,责也没人担的情况。因此,及时的跟进以及辅导反馈,反而是高效会议的重中之重,不然,前面的会议流程做的再好,也并没有落到实处,使所有努力付之东流。

鸟哥笔记学院全新上线
德锐人效咨询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