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联招聘
当来自科技圈的ChatGPT热度被引爆,话题热浪迅速席卷了各大行业领域。首先被冲击的,便是人工智能相关科技企业和“打工人”。
各大厂纷纷宣布下场进入AI赛道,带动着与人工智能相关职位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一般来说,从业者的平均薪资最能说明一个行业有多吃香。根据智联研究院推出的《2023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显示,“人工智能工程师在春节后四周连续霸榜高薪职业前两名,且平均招聘薪酬环比持续上涨”,可以看出,不少企业毫不吝啬高薪引进AI人才。
而伴随专业型技术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与之相对的,普通职场人也经历着行业变革带来的狂风暴雨,有人因AI失业,有人因AI开启新事业。
毫无疑问,AI给我们的职场人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ChatGPT爆火后,看AI的猎头忙疯了。”这并不是一句戏言,而是近几个月长期挖掘高端AI人才的猎头们最真实的生活图景。
从百度的文心一言,到阿里通义千问,从美团王慧文的“光年 AI”到贾扬清下场,众多国内一线大厂的争相入局,意味着他们即将面临高端AI人才的缺口。
事实也是如此,春节之后,猎头行业资深从业者常弘收到了国内头部大厂和第二梯队企业抛来的人才需求,岗位需求超40个,如人工智能训练师、提示词算法工程师、CV算法工程师、推荐算法工程师、NLP算法工程师和AI产品等职业,涵盖金融、医疗、搜索、教育、办公协同软件和游戏等众多领域,不少企业甚至放言“百万薪酬不是问题”。
实际上,早在ChatGPT推出之前,很多科技企业已经布局了AI线,只是伴随着ChatGPT热度的发酵,使得这一需求被扩大化。然而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热度,不少从业人士选择观望而非趁势跳槽。
出现这一情况,常弘并不感到意外,表示:“有热度不代表能够成功落地商业化,很多企业只是想吃红利。当热度散去,或许这份需求也会立刻消散。人们的生活将一如往常。”因此,他对于促成成交,没有抱太高的期望。
“不过,总归还是要尽力推动的,因为抢先调换赛道也并没有什么不可,这种事,赌的就是一个长期发展和可能。”他说。
此外,他也想对于转行人工智能的人才多说一句,虽然 AI领域人才价格贵已是共识,应届生平均年薪能在30万元~40万元之间,但“不要被高薪冲昏了头脑,薪资高,对AI人才要求也高,多数岗位都要求硕博学历,如果缺少专业技术和项目经历,很容易在风口过去之后,面临被裁的命运”。
风口之下,总有人想疯狂一把。
“我是ChatGPT爆火后刚入行的‘新人’,不同的是,我本身是从研发岗转向提示词工程师岗位的。这份工作在国内需求较大,再加上薪资比较可观,所以就转了。”胡军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的理由。
提示词工程师,简单理解,就是算法优化师的分支,负责训练人工智能,通过优化和调整各类提示词,更准确实现各种任务,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效率。形象点来说,就是人工智能的驯化师。
驯化一个新“物种”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提示词工程师需要很高的专业性,提出能够适配不同场景和环境的提示词,需要对各大平台和应用、用户的需求有很深入的了解。此外,针对用户返回的使用数据和信息反馈,也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强思维梳理等本领去应对。
他的友情建议是,除非相关学历学识背景过硬,或自身技能或当前岗位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否则,不建议新手尝试AI相关职业。
有人乘风口扶摇直上,自然有人被AI“抢了饭碗”。短短几月内,“原画师被裁”、“AI翻唱比真人更出圈”、“一天内AI完成普通人1周的淘宝店搭建任务”......相关新闻席卷而来。
吸引不少公司纷纷试水AI工具,大大提高公司业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也导致一批人被裁员。
与此同时,一些自由工作者也因为AI出现了个人财务状况大跳水的情况。李琪是名手绘师,约稿费用从1.5k/张直降到300元/张,而她的工作也从手绘画图调整为给AI修图。听说固定合作的公司还成立了专门的AI测试组,可以预估,技术成熟后,她这门约稿的生意也就断了。她寻思着重回职场,避免出现“断粮”危机。
结果,求职的经历也给了她重重的一击。AI爆火后,不少公司缩减了相关招聘岗位及人数,又一条后路断了。突然有一天,闲聊时朋友无意间提及,“既然AI那么火,你接触AI又早,何不利用这个风口去赚钱?”
朋友的话,激发了李琪,她决定教人用AI画画。在参考了大量市场行情并结合自身优势后,她制定出AI绘画课程,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售卖,收入尚可观。
远在三线县城的小李,与趁势上车的北上广打工人完全不同。很早就赶上AI热的他,没有一线打工人的高薪资,有的只是4分钱/件的流水线费用,因为他只需将大量文字、语音、图像进行标注,再上传至平台,促成人工智能正确识别即可。都说“在风口上的猪都会飞”,可他身在风口却看不清未来方向在哪。
这些现象真实体现了技术高速进步发展带来的变化与冲击,同时可以看出,风险和机遇往往是并存的。因此,面对AI的冲击,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但不必陷入焦虑。
大势无法阻挡,那就顺势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亦是我们拥抱未来的准则。因为,将来或许会有更令人震惊的新型智能工具出现,当下我们要做的是,拥抱新兴技术,学习驾驭AI实现劳动力的转变。
相信利用好AI,不论是新行业的技术人员,还是普通职员都可以从中受益。

